导言
许多准妈妈在怀孕初期会格外小心翼翼,走路轻手轻脚,饮食精挑细选,连睡觉都不敢翻身太多,唯恐对肚子里的宝宝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但当孕期进入中后期后,不少孕妇却渐渐放松了警惕,觉得胎儿已经“稳定”,不用再像以前那么紧张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即便到了孕晚期,胎儿仍然有发生异常的可能。
尤其是“胎停”这一令人痛心的情况,很多时候就是在孕中后期突然发生的。
曾有一位妈妈在怀孕八个月时,发现胎动突然减少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胎儿早已没有胎心了。
这位妈妈追悔莫及,医生早就叮嘱她要勤数胎动,她却没有放在心上,直到发现异样时已经为时已晚。
这件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:怀孕期间,哪怕已经进入分娩倒计时,也万不可掉以轻心。
展开剩余83%那么,为什么中后期仍会发生胎停?孕妈们又该如何防范呢?
01
中晚期胎停的常见原因
脐带问题:绕颈、过长、受压
脐带绕颈并不罕见,尤其在胎儿五六个月大、活动能力增强之后,约有四分之一的胎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脐带绕颈现象。
脐带过长、胎动频繁,或者羊水过多,都会增加绕颈或打结的风险。一般情况下,胎儿可以自行“解开”,无需太过惊慌。
但如果脐带绕颈情况持续时间较长,比如超过三周,或绕得较紧,就可能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,甚至危及生命。
建议孕妈要学会数胎动,一旦发现胎动减少或变得异常规律,就应立即就医检查。同时,不宜频繁大力揉肚子,以免影响胎儿正常活动。
胆汁酸偏高:可能引发宫内缺氧
孕期胆汁酸升高,常见于“肝内胆汁淤积症”,这是由于孕期激素影响肝功能所致。
高胆汁酸不但会让孕妈出现瘙痒、失眠等不适症状,更严重的是,它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下降,引起宫内缺氧。
有些孕妈没有规律做血液检查,等出现症状才就诊,往往已经造成了胎儿受损。
建议孕期尤其是中晚期,应定期抽血检查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。
如发现胆汁酸升高,应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,避免高油脂、高胆固醇食物,保持规律作息,防止胎儿受影响。
妊娠期贫血:氧气输送不足
妊娠期间,孕妇血容量会增加,但如果铁摄入不足,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。
这不仅会导致孕妇乏力、头晕、心悸,还会影响胎盘向胎儿输送氧气,可能造成胎儿发育迟缓甚至胎死宫内。
建议孕妈应注重补铁,多吃富含铁的食物,如红肉、动物肝脏、菠菜、红枣等,必要时配合服用铁剂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血,不盲目听信偏方。
02
为什么现在胎停的情况越来越多?
很多长辈常说:“以前怀孕哪有那么多讲究?检查也没几次,孩子也能平安生下来。”
但为什么现在胎停的现象反而更多见?其实,根本原因在于外在环境与孕妇体质的变化。
外部环境影响增多
现代社会工业发达,空气、水源、食物都可能含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,比如重金属、农药残留、微塑料等。
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“毒素”,一旦通过孕妇摄入体内,就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。
此外,过冷过热的生活环境、噪音污染、光污染等也会增加孕妇的心理与生理负担,间接影响胎儿。
孕妇体质普遍变弱
相比过去,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,生活节奏快,熬夜、外卖、不规律作息已成常态。
很多女性在备孕之前本身就体质偏虚,免疫力低下,甚至患有慢性疾病,如甲状腺疾病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、糖尿病等,都会增加怀孕的风险。
加上晚婚晚育趋势明显,不少女性是在30岁甚至35岁以后才开始怀孕,高龄孕妇更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,胎停风险也随之升高。
孕检意识不足
尽管现在医院检查项目齐全,但仍有部分孕妇抱有侥幸心理,觉得“检查是浪费钱”“多检查也没用”,甚至跳过重要的产检阶段。
其实,定期产检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胎儿发育情况,更重要的是发现潜在风险,及时干预。
例如,通过B超可以观察胎盘血流、羊水量和胎动状态,一旦有异常可以马上采取措施。
03
如何预防胎停发生?
要避免中后期胎停,孕妈们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:
坚持定期产检:不要偷懒、不要跳过。哪怕一切看起来正常,也要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。
数胎动:每天固定时间数胎动,3小时内有10次以上为正常。如有明显减少,尽早就诊。
均衡饮食、补充营养: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铁、钙、维生素,避免高糖高脂饮食。
保持良好作息与情绪:睡眠充足,避免情绪过于波动。焦虑、抑郁也会影响胎儿发育。
出现异常及时就医:比如出血、腹痛、水肿加重、胎动异常等,不可忽视。
果妈寄语
怀胎十月,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。从确认怀孕的那一刻起,每一位准妈妈都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。
不要因为“孩子已经稳了”就掉以轻心,也不要因为“以前的人都没那么讲究”就忽视医学的进步。
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值得被用心守护。别让疏忽成为终身遗憾,愿每一位孕妈都能平安顺利地迎接属于自己的小天使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长富资本-线上配资炒股网站-股票配资网站导航-炒股配资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